欢迎访问南通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!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综合信息

他用一根拐杖撑起大写人生——残疾人顾小明创业20年不忘反哺社会

发布时间: 2024-12-18  访问次数: 字体:[ ]

近日,南通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农副产品专场展销会现场热闹非凡,如东南市场带来的农副产品颇受好评。从2004年至今,南市场负责人顾小明身残志坚谋发展,将一个简陋的菜市场发展成为整体环境好、特色明显的现代化菜市场。创业成功后,他不忘回报社会,安置残疾人就业。

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

12月9日中午,如东南市场内人头攒动,蔬菜、海产品、肉类等摊位菜品丰富,附近居民们询价、选购心仪的菜品。63岁的肢体残疾人顾小明拄着拐杖,来回穿梭于市场内查看,不时与摊主唠上几句家常。

顾小明在幼年时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,导致左腿残疾,只能依靠拐杖走路。20世纪90年代初,他经历过下岗的艰辛,经人介绍,到掘港街道古池社区居委会做临时工,被安排到社区下属企业——南市场工作,参与市场管理。

当年的南市场,仅有蔬菜、海产品、副食品等10余个摊位,生意清淡。市场南边是一家溜冰场,还有几家小作坊,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进进出出。2004年,古池社区决定将入不敷出的南市场实行公有民营,但没有人敢轻易承接下来,因为风险太大。

“这或许是一次创业机遇,有困难,但我坚信总能找到办法。”顾小明说,他用家里唯一的房产做抵押,承接了南市场的管理权,挑起了租赁经营的重担,“对我来说,这是破釜沉舟、背水一战。”

多年来,为确保硬件设施到位,改善经营和购物环境,顾小明先后三次筹措资金共数百万元,改造了市场内的设施及服务功能。

精准定位 创新管理

“县农贸中心市场距离南市场仅数百米,县城里还有几家市场各具特色。”顾小明回忆说,当年承接了南市场的管理权压力很大,如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,就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存活下来。为寻找商机,盘活市场,他克服身残行动不便,一人闯上海,奔南京、苏州,跑南通考察市场,寻求适应本地市场的经营项目。

2004年,顾小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,筑巢引凤,招引特色行业进场经营,一个以特色卤菜为主导的行业渐渐形成。“20年来,我在市场监督部门指导下,优化、调整市场结构,现在市场内共有104个摊位,熟食炒菜、蔬菜、海鲜、贝类、肉类等摊位布局合理,特色鲜明,市场辐射南北5公里,今年预计销售额3亿元。”顾小明说。

12月9日中午,南市场海峰小厨现炒现卖摊位推出的七八十种菜肴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。“我们入驻南市场多年,蛋黄炒蟹、白斩鸡、干锅虾等特色菜肴都有忠实的粉丝,每天销售一空。”海峰小厨负责人周银银说。

“顾总以拐杖为笔,市场为纸,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奋斗之歌。”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计量科原科长管伟介绍,在市场管理上,顾小明精益求精,曾独创“兜底维权”制度,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向全国推广。

创业成功 回馈社会

今年8月16日,经过4个多月的改造,南市场提档升级工程竣工换新装迎客,周边居民熟悉的“烟火气”又回来了。“这次市场提档升级是政府出资,我亲力亲为配合做好商户协调工作。”顾小明说,商户们搬得出、稳得住、回得来,“我也凭实力再次获得市场的租赁经营权。”

从2004年至今,顾小明身残志坚谋发展,将一个简陋的菜市场发展成为整体环境好,特色明显的现代化菜市场,吸引了300余人在此就业。创业成功后,他不忘回报社会,安置4名残疾人在市场内就业。2022年10月,顾小明当选县肢残人协会主席。

59岁的肢体残疾人杨爱泉,原本是一名瓦工,后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左腿致残。“腿残后,不能做瓦工了,我辗转找到顾总,想到南市场做海产品生意。”杨爱泉说,顾小明很照顾他,给了他重启人生的机会,“我现在收入不错,比当年做瓦工时挣得多。”

“进一步规范商户经营行为;延伸市场服务,将部分实体店搬到线上,开启直播带货;帮助残疾人实现更好就业。新的五年计划,我信心满满。”顾小明说。

掘港街道古池社区党总支书记薛苏介绍,南市场建成30多年,顾小明挑起了租赁经营的重担也有20年,他是一名有格局、有情怀的残疾人企业家,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、城市更新等方面主动担当,自愿出钱出力,不计个人得失,为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5d23f2552639f31016bbe5c66478247.png